张瑜:美国窘境——必须含泪“错杀”的需求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付春生(18482259975)
事项
美国5月CPI同比8.6%,前值8.3%;核心CPI同比6%,前值6.2%。
主要观点
美国窘境:必须含泪“错杀”的需求
美国通胀再创年内新高,大幅超出海内外市场预期,美国通胀见顶论“折戟”。但从结构看,当前美国通胀具有较强的供给推动特征:一是从通胀上行的边际拉动看,5月CPI同比上行0.3个百分点,能源价格贡献了0.34个百分点的边际增量;CPI环比上行0.7个百分点,能源价格贡献了0.55个百分点的增量。去掉能源价格涨幅,5月美国CPI同比持平于4月,若去掉食品价格涨幅,5月CPI同比应该边际回落。从核心CPI同比看,5月读数6%,较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二是从美国所有价格和核心价格普涨压力看,5月价格普涨压力再度上升,涨价范围和涨价中枢上行,主要来源于食品和能源,核心价格的普涨压力并未明显上升。
如何理解美联储的无奈?从供需层面去理解疫情后美国通胀的上行,是过度刺激的需求与供给短缺的合力。对比疫情前(图3a),疫情后美国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上移,需求扩张强于供给收缩,带来了更高的物价与更高产出的结合(图3b的P1Y1组合)。对于美国而言,最好的路径是供给缓和+需求边际回落,实现温和的通胀与经济扩张(图3b的P2Y2组合)。但美联储的无奈在于:一是短期内供给难以有效缓解,需求的边际温和回落不足以使物价降低至较低水平;二是鉴于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的升温(各项消费者通胀预期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即便核心通胀有所降温,但消费者对通胀的感知更多地倾向于考虑身边感受到的显著价格变化,比如平时支付的具体价格,而不是所谓的核心价格,因此美联储不能等待供给的自然缓慢修复,货币政策短期内也无法解决供给问题,只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收缩,使需求大幅回落乃至衰退,才能让物价在短期内回归正常水平(图3c的P0Y3组合)。
什么是“错杀”的需求?在这种“无奈”下,美联储大幅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就是需求“错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错杀”需求中最有韧性的部分——消费。占比70%以上的个人消费是美国经济的基本盘,利率上行叠加通胀高位,以及今年疫情躺平后的消费模式切换,将共同压缩商品需求。作为美国实物商品需求的领先指标,货运活动走势表明,美国消费者对商品的潜在需求正在放缓。二是“错杀”需求中最有弹性的部分——投资,典型的是地产投资。长端利率上行带动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从去年底的3.1%上行至目前5.1%以上,叠加房价高位,今年以来美国地产销售大幅下滑,新屋开工也大幅放缓。
更难预测的通胀
站在当下时点展望后续,美国的通胀走势将更加难以预测,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供给层面,在美国供应链中断和短缺问题尚未明显缓解、国际原油供需和贸易格局重塑所需时间存在大幅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供给对美国通胀的扰动仍将持续且难以预测。一方面,美国供应链问题在去年四季度最为严重,之后虽未继续恶化,但至今仍在高位并未有效缓解。另一方面,全球原油供需格局的重构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我们认为,欧美对俄油制裁不会导致全球原油供给和出口的大幅萎缩,大概率是带来全球原油供需格局的重塑。欧盟和俄罗斯都将需要寻找自己新的原油贸易伙伴,在欧美制裁、原油航运格局、企业重新匹配供需的复杂性背景下,这一次的全球原油供需和贸易格局何时重塑完成并趋于稳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需求层面,美国当前的通胀形势是否反应以及多大程度上反应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无法评估,这意味着美联储“错杀”需求对通胀的影响仍然难以预测。自去年底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以来(去年11月启动taper、今年3月开始加息、5月宣布缩表),长端利率大幅上行,但目前美国核心CPI环比仍有0.6%(关于核心CPI环比的数量级概念:5月为0.6%,今年Q1为0.6%,疫情后至今为0.3%,疫情前近四十年约0.2%,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段时期1992-2000年、2003-2006年、2015-2018年的环比也是0.2%;1970-1982年大通胀时代是0.6%;1957年至今,环比超过0.7%的月份占比不足10%,超过0.5%的月份占比不足20%),货币政策收紧对后续通胀的影响难以预测。
第三,认知层面。美国消费支出份额的变化扭曲了不同时期的通胀对比,使得美国官方和市场或低估了当前通胀的严峻程度,目前的通胀水平比官方序列所显示的更接近于1970-80年代的峰值。今年6月的一篇NBER文章通过调整权重重新构建了新的CPI和核心CPI同比历史序列后发现,目前美国通胀水平比官方序列所显示的更接近于1970-80年代的峰值。尤其是,若使用目前的住房支出处理方法衡量,沃尔克时代的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的核心CPI同比降幅仅有5个百分点,而不是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11个百分点。结论是:当下要想回到2%的核心CPI同比,几乎需要和沃尔克时期一样的政策通缩力度。
波动更为剧烈的资产
三大因素导致未来美国通胀走势更加难以预测,也就意味美联储和市场对后续通胀走势的预测更加容易“出错”,通胀超预期的概率比之前更高,正如此次5月数据一样。由此,在可能出现更多的美国通胀“超预期”的环境下,资产价格的波动将更为剧烈。
我们在4月点评《加息交易三段论开启第二段》中总结到,在一轮完整的美联储加息周期中,美股美债的交易逻辑大概可划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交易“杀估值”。该阶段,通胀处于上行期,美联储从酝酿到开始实际加息,美股交易“杀估值”的逻辑,而美股走势则取决于“杀估值”幅度与通胀上行带来企业盈利增速提升的对抗。第二阶段交易“盈利韧性”。该阶段,通胀和名义利率见顶,但美联储仍在加息周期中,此时美股会交易“盈利韧性”,而不会立刻进入“利率见顶回落带动估值反弹”的阶段,美股走势取决于“盈利韧性”。第三阶段交易“衰退”。该阶段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或已经结束,美股主要交易“衰退”的逻辑,美国走势取决于政策放松预期带来估值上行与盈利回落的对抗。
我们也提醒到:在第一阶段结束进入第二阶段后,若美国通胀回落后再度冲高,长端利率会快速上行,则美股再次切换至第一阶段的交易逻辑。复盘2004-2008年和2015-2019年,过去两轮美国通胀走势均出现了从高点回落后再次上行冲高的情况,美股美债走势也经历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交替的交易情景(图10),比如2006年1月至6月(在二次进行第一阶段交易时,美国盈利对冲估值回落,标普500走势基本平稳)、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在二次进行第一阶段交易时,美国盈利难以对冲估值下行,标普500下跌7.5%)。
鉴于后续美联储和市场对通胀走势的预测更加容易“出错”,资产交易的逻辑切换将更为频繁,美国资产价格的波动大概率也将更为剧烈。
如果我们看得更远一点,FED通过温和紧缩来寻求增长和通胀的平衡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想动嘴为主的小聪明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美联储的“主动有为可选项”越来越逼仄,虽然明知通胀核心矛盾在供给,但也只能通过需求的“超杀”去抑制(经济需要切实地感受到需求回落的痛,才有可能解决通胀预期)。
那么,在中期纬度上(未来半年到一年),需求被超杀是大概率事件,我们认为美国资产“由股切债”依然是主逻辑,美债利率短期先反应收紧,中期续随着需求“超杀”验证后,有望进入新的下行阶段。
5月美国通胀数据述评,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走势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
报告正文
(一)美联储的无奈与“错杀”的需求
美国通胀再创年内新高,5月CPI同比上行至8.6%,超过3月8.5%的高点,大幅超出海内外市场的预期,美国通胀见顶论“折戟”。
从实际的数据结构看,当前美国通胀具有较强的供给推动特征。
首先,从价格上行的边际拉动看,5月美国CPI同比上行0.3个百分点至8.6%,能源价格贡献了0.34个百分点的边际增量;CPI季调环比上行0.7个百分点至1%,能源价格贡献了0.55个百分点的增量。去掉能源价格涨幅,5月美国CPI同比持平于4月,如果去掉食品价格涨幅,5月CPI同比应该边际回落。从核心CPI同比看,5月读数6%,较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
其次,从美国所有价格和核心价格普涨压力看,我们看到5月价格普涨压力再度上升,涨价范围和涨价中枢上行,主要来源于食品和能源,核心价格的普涨压力并未明显上升。5月有约77%的CPI细分项上涨,环比涨幅均值约1.1%;4月是68%的CPI细分项上涨,环比涨幅均值0.7%。去掉食品和能源价格后,5月有约69%的核心CPI细项上涨,平均涨幅0.6%;4月是约67%的比例上涨,平均涨幅0.5%。
最后,从微观研究看,美联储的一篇Notes[1]结论表明,疫情后的供给瓶颈确实推高了企业微观价格,2020Q1-2021Q3价格上涨的贡献,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需求增长(40.7%)、供应链中断(32.3%)、芯片短缺(21.2%)、产能受限(2.9%)、运力不足(2.8%)。随着需求的边际回落,供给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强。
一方面,从美国供应链中断缓解程度看,借鉴Census的官方调查数据,美国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问题在去年四季度最为严重,之后虽未继续恶化,但至今仍在高位并未有效缓解。 另一方面,全球原油供需格局的重构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我们认为,欧美对俄油的制裁不会导致全球原油供给和出口的大幅萎缩,大概率是带来全球原油供需格局的重塑。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占全球11%左右,在全球双碳进程限制油气资本开支和主要产油区储备产能有限的背景下,其他地区的原油产量和出口基本不可能弥补俄油的空缺。因此,欧美对俄油的制裁,将带来全球原油供需格局的重塑,欧盟和俄罗斯都将需要寻找自己新的原油贸易伙伴,对欧盟而言,俄油海运禁令生效后,需要加大从中东、北美、南美等地的原油海运进口;对俄罗斯而言,需要加大对远东、南亚、地中海北非地区的出口(比如2021年印度每月俄油进口约96万桶,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迄今已购买3400万桶俄油, 5月就进口2400万桶,6月计划进口2800万桶)。在欧美制裁、原油航运格局、企业重新匹配供需的复杂性背景下,这一次的全球原油供需和贸易格局何时重塑完成并趋于稳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004-2008年经历的是:第一阶段(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第二阶段(2005年10月至12月)→第一阶段(2006年1月至6月)→第二阶段(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第三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在二次进行第一阶段交易时,美国盈利对冲估值回落,标普500走势基本平稳。 2015-2019年经历的是:第一阶段(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第二阶段(2017年3月至8月)→第一阶段(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第二阶段(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第三阶段(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二次进行第一阶段交易时,美国盈利难以对冲估值下行,标普500下跌7.5%。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1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美国窘境:必须含泪“错杀”的需求——5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首席大势研判】
宏观将进入“高能三月”,六大问题迎来答案
外汇准备金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纠偏汇率——再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变调了,四稳联奏——十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与降准假如我是美联储,转向的“剧本杀”怎么玩?——美联储转向行为推演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八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大宽松”的梦需要醒一醒
不是你以为的“松”——7月7日国常会点评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从“里子”怎么看出口?
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来也不同涨价的丈量关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脆弱性指标政策基调稳定,核心词在均衡——五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PPI、股债影响远眺比近观重要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经济能更好吗?股票还能更贵吗!美元、美债、大宗三反弹组合或正在靠近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加息周期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周期股从涨到赢,号角正当时——从宏观利润分配角度看周期边界【“当宏观可以落地”2021培训系列】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
“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从5000多个贸易品讲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二100个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三【2021“与通胀共舞”系列】【“碳中和”系列】
迈开碳中和的脚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碳中和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初探
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门核心词典
中国的“碳”都在哪里【出口研判系列】
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出口研判系列一
出口韧性:两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
三个问题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货值的差异——出口研判系列三
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疫情后出口的两张“皮”与三阶段——出口研判系列五吃草买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全观189类重点商品份额变化情况——基于2000个贸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谁能打赢“出口份额”的“保卫战”?——出口研判系列八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周报小专题系列】
20210620—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改革意义大于调息意义
20210127--城市分化、纠偏不够、出口仍强——春节的三个核心词
【央行双周志系列】
疫情后美国贷款展期政策的使用与偿还特征——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8期
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
IMF与WTO如何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6期
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化与溢出效应——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4期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如何评估?如何演化?——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3期
全球低利率时,各国是否应该增加债务?——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2期
【海外双周报系列】
法律声明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